无人机之后,远程操控的盾构也来了?
隧道股份这管控中心,将来有大格局!
2018-04-24 隧道股份
设想一下,
今后坐在上海的智能化管控中心之内,
就能远程指导,实时操控全国各地的地下盾构机,完成隧道掘进、管片拼装等一系列作业,挖掘出公路、路桥交通、电力和燃气管线隧道……
这并非是科幻小说里的情景,而是隧道股份正在实际推进研发的新兴技术之一。这一“黑科技”将搭载在隧道股份上海隧道盾构管控中心之上,成为未来服务城市地下空间开发的利器!
本月,隧道股份上海隧道盾构管控中心调研工作会议在管控中心现场举行,隧道股份总裁周文波,副总裁杨磊,总部各职能部门负责人以及隧道股份上海隧道相关高管出席会议,商讨布局盾构管控中心及智能化盾构等相关业务的未来规划。
Q:
盾构管控中心?去年听小编介绍过,是管理隧道股份全国盾构设备的数字化平台。但无人驾驶的智能盾构又是怎么回事?和管控中心有哪些关联?
A:
别急,要说这两者的关联,得先搞明白咱们盾构管控中心在过去一年里到底做出了哪些成果,现在又在做些什么。两个PART,慢慢来讲——
“现在”
八大核心功能完善上线,
全国盾构尽在掌控
“未来”
信息化“硬核”技术日趋完善,
AI辅助决策势在必行
上线一年半
八大核心功能完善上线,全国盾构尽在掌控
隧道股份盾构管控中心系统平台于2016年正式上线运作。平台以隧道股份上海隧道50年盾构法隧道施工经验为基础,结合移动互联的大数据和云技术,对盾构施工全过程进行管控。管控中心可以远程采集在建盾构工程施工数据,实时监控工程风险,并通过大数据分析提供人工辅助的智能化决策。
简而言之,这里就像是一个CPU
监管全国各地盾构的运作状态
并给出最专业的指令意见
具体控制了多少台盾构?请看数据
截至目前,盾构管控中心一共接入47个项目128台次盾构机进行管控,其中隧道股份自有项目盾构50台次,上海申通地铁集团建设项目盾构78台次。包含了单圆地铁盾构、类矩形盾构和大直径泥水盾构,涵盖上海、宁波、杭州、郑州、武汉、昆明、天津、珠海等城市。
对于接入盾构管控中心的项目,隧道股份能够为工程的建设业主方和参加施工方提供8大核心功能服务:
1
信息基础
工程项目的基础信息进行线路展示、汇总统计、预警提示、跟踪处理,同时将施工数据与BIM模型同步结合,扩展数据的展现维度,提高了信息的可读性和价值
2
进度管控
展现日进度、总进度的实际与计划对比情况,通过不同色块体现设定的预报警含义,直观反应进度问题,动态掌控项目全局与近阶段的施工进度情况。
3
质量管理
围绕隧道轴线、隧道变形、隧道病害的工程质量核心问题,通过散点图、曲线图和柱状图,配以预设的控制标准报警体系,清晰明了的体现工程当前和阶段的质量情况,从而全面掌控成型隧道质量。
4
环境管控
以工程项目单次变形、累计变形、地层损失率为依据,通过红色渐变体系(下沉)、蓝色渐变体系(隆起),可视化展示变形的程度。
5
风险管理
显示风险点的工况信息,优选影响风险的核心关注点,配置相应的参数动态曲线,并接入现场实时视频,通过多元化信息在同一页面集合展示,形成对风险的标准化控制。
6
预警协同
针对进度、质量和风险管控中发现的问题,设定了预报警推送管理流程。根据预报警的程度,推送至不同层级的部门。同时在系统自动判断的基础上结合专家团队的分析,就问题与项目部建立协同处理机制并有效落实解决。
7
设备监管
对盾构机设备形成包括设计、监造、推进、维修、保养全生命周期的过程管理。
8
数据分析与咨询
提供了工程项目的日报、月报、专报,对进度、质量、风险和存在问题进行解读,并结合隧道股份专家团队的分析结果,给出意见和建议。
上线一年有余,接入的盾构工程所有核心数据都已汇集进入管控中心“大数据平台”,为全国盾构工程的安全、高质量推进提供保障。
未来
信息化“硬核”技术日趋完善,
AI辅助决策势在必行
经过一年多的开发建设,盾构管控中心也将不再局限于数据的接入、汇集和人工分析。未来,隧道股份将把管控中心转变为真正的数据自动采集、人工智能分析、辅助决策、远程操控的盾构推进“数字大脑”。
数据自动采集:盾构推进的核心数据通过各类传感器自动采集,对复杂地形等实施超前预判。
数据智能分析:对采集的数据,依托大数据案例库,实施基于人工智能的全自动数据分析。
辅助决策:人工智能对盾构推进给出最精准“建议”,辅助专家决策。
远程操控:根据实时数据、人工智能辅助决策,对远在千里之外的盾构进行远程管理操控,运筹帷幄于千里之外!
今后,坐在办公楼也能开盾构了!
是不是很炫酷?
而这一切都已经在计划中!
在调研会议上,隧道股份总裁周文波对管控中心的未来规划,提出了详尽的部署和要求:
一是要做到数据和项目的全覆盖。
目前,管控中心已覆盖至隧道股份及申通地铁所有在建盾构项目;在此基础上,还要抓紧实现盾构推进主要数据的全覆盖,特别是可自动采集的主要数据的全覆盖,在更全、更精准的“大数据”支持下,为全国各地隧道工程提供最专业的方案。
二是要加快产品研发和落地进程。要按照信息化行业发展的速度要求和节点去完成,按照产品开发的周期去实现。
三是要加大与申通地铁等优秀企业的合作力度,推进相关研发成果在上海等各地城市的试点,让这些新兴技术尽早服务于上海乃至全国更多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