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排水隧道内景
甘肃新闻网兰州8月23日电 据兰州晨报报道:8月21日,城关区大砂沟综合整治暨城市防洪排水系统试点工程——地下排水隧道建成。该工程的建成为兰州市今后有效利用城市河洪道资源开创了先河。
兰州市区沿两山向黄河分布着大小81条河洪道,这些河洪道平时干涸,但每逢雨季和暴雨天气,偶尔会暴发山洪。因此每逢汛期来临,防汛部门都会检查这些河洪道的泄洪功能并对堵塞的河洪道进行疏通。近年来,河洪道沿线的有限空间不断受到非法侵蚀,乱搭乱建现象严重,沿岸居民的生活污水基本排向河洪道内,生活和建筑垃圾向河洪道内倾倒现象十分普遍。加之河洪道监管力量薄弱,已成为城市脏乱差地带。
自2011年以来,大砂沟综合整治工程开始实施。
地下隧道泄洪能力无忧
8月22日,记者来到整治工程现场——地下排水隧道里看到,该隧道是一个高8米、宽36米的“混凝土地下走廊”,地下通透的空间由数十根水泥立柱和两侧的混凝土挡墙组成,中间立柱与两侧挡墙的距离至少12米宽,洪水过后,宽敞的空间足可以容纳特大型机械进行清淤作业。
现场负责人向记者介绍,“我们在地下隧道的入口处设置了防拦坝和消能池,防拦坝将洪水中的大型树木、石块进行阻拦防止大型排洪障碍物进入地下隧道,在防拦坝后设宽28米、长20米、深2米的一个下沉式消能池,结构采用500毫米的厚块石砌筑,大型障碍物一旦突破防拦坝可进入消能池进行缓冲和沉淀。通过以上两级防拦后,洪水可以通过36米宽的地下隧道顺利排出。”
雨污分流防洪预警保障
记者发现,除了防拦坝、消能池和通透的泄洪道外,在地下隧道中间的一根立柱上还安装了先进的“防洪预警系统”,洪水的深度通过传感器会连接到报警系统,而且,地下隧道内还安装了监控系统,坐在监控室里的工作人员对地下隧道内的情况一览无余。
此外,在地下隧道内还对雨水和污水实现了分流。其中污水通过污水管道通过地埋式通往北滨河路汇入污水收集主干管,雨水则在地下隧道两侧修筑的深达1米的雨水槽排入黄河。根据测算,如果没有洪水的情况下,雨水槽可完全满足平时的排水功能。而地下隧道的空间还可以开发利用成临时停车场、批发市场等。
分季节合理利用的“共同沟”
如何在有效利用兰州南北两山河洪道空间的同时,既不防碍泄洪功能,又能改善周边环境、方便市民生活?记者发现,在地下隧道的墙壁上标明了百年一遇洪水的高度以及历史最大洪水的流量,而这些记录的高度仅仅占到整个地下隧道高度的三分之一。原来,整个地下隧道是在原有洪道2米深的基础上下挖8米,宽度在原有24米的基础上拓宽至36米,因此,整个地下隧道的空间可分季节避开汛期合理利用。“这个地下隧道的空间和两侧挡墙完全可以安装各种地下管线和电缆,将来这条洪道周边的管线再不用重复开挖。”项目经理张驰认为这也是燃气、电力、给排水等地下管线的“共同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