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8日,历经1600天的建设,川藏铁路拉萨林芝段又一I级高风险隧道扎绕隧道顺利贯通。这是拉林段47座隧道中第42座贯通的隧道。截至11月,拉林铁路隧道建设累计完成设计里程的98.8%。
据悉,扎绕隧道位于西藏自治区林芝市米林县境内,平均海拔3100米,全长4836米,最大埋深约660米,面临围岩多变、涌水突泥、风积沙、高地应力等不良地质难题,岩爆区占38.4%以上,是拉林铁路47座隧道中6座I级高风险隧道之一。
在掘进过程中,建设者们加强了地质雷达探测和地质钻探频次,并结合现场实际围岩情况对爆破参数、支护参数等进行合理调整,尤其在中等岩爆段落初喷钢纤维混凝土,将初支厚度从普通的30厘米增加到35厘米,强岩爆段落除初喷钢纤维混凝土外,还架设钢拱架进行防护,并复喷射17厘米厚的混凝土,进一步增强初支稳定性。同时,建设过程中全线率先采用了水压光面爆破和聚能水压光面爆破技术,不仅有利于在复杂地质保障围岩稳定和施工安全,施工效率还提高了10%以上,累计节约成本200万元以上。
“我们还增加了隧道监控量测点,对开挖工作面附近围岩的岩石性质、状态强化监测,随时掌握围岩动态和支护结构的受力状态,为施工推进保驾护航。” 中铁十七局集团拉林铁路工程指挥部指挥长王树成介绍。
由于扎绕隧道隧址所在段落内含有冰碛层地质,冰川作用过程中所携带和搬运的泥沙和岩石碎块,在冰川消退后沉积形成特殊地层,片麻岩节理裂隙发育,极易发生涌水、塌方情况。
在扎绕隧道还剩最后400多米时,掌子面出现滴状渗水。随后,出水口塌方体逐渐扩大,现场涌水量达到900立方米/时,洞内水深最高达到了30厘米。短短400余米的剩余工程内,发现出水点近10个,发生突泥涌水10余次,最大涌水量达到2000立方米/时,累计涌水560万立方米,相当于近半个西湖的蓄水量。
为应对这一问题,业主单位技术专家、中铁十七局集团和项目部技术人员先后5次徒步爬上海拔4000多米的山顶,对山体水系发育进行实地踏勘,掌握了该隧道最新的水文地质情况。随后,项目对涉水段落施工技术进行了深入探索,明确了“以堵为主,限量排放”的理念,综合运用管棚施工、超前小导管、超前探孔释压、帷幕注浆等施工工艺,最大限度减少隧道涌水量。同时,建设者通过完善隧道内抽排水系统,设置二级集水井和缓冲水槽,将经过处理检测合格的水排出洞外。在疏堵结合的措施下,隧道实现顺利贯通。
据悉,拉林铁路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穿越喜马拉雅山脉和念青唐古拉山脉之间的西藏南部谷地高山区的铁路,全线正线全长435.48公里,为单线电气化Ⅰ级铁路,设计行车时速160公里,建成通车后对沿线资源开发,促进西藏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来源: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