竺维彬,1962年出生,硕士研究生,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劳动模范、工匠精神模范、被住建部聘为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质量安全专家委员会委员。1995年至今一直从事和专注于地铁建设管理及技术工作,历任驻地总监、建设总部副总经理、总经理、集团副总经理。他全心全意、持之以恒投入工程技术研究和管理,努力促使被称为“地质博物馆”的广州地铁建设工程质量、科技创新、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并引领着轨道交通建设行业快速进步。
一、建设管理贡献
根据广州市委市政府“多快好省”建设地铁的决策,20多年来,竺维彬全身心投入地铁工程的技术研究和建设管理,爱岗敬业、精益求精、勇于进取、开拓创新,在广州地铁工程建设上创造了辉煌的业绩,使广州轨道交通从无到有、从有到大,地铁线网密度不断加大、建设速度不断加快。他勇挑重担,坚持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精细化管理,主持、参与一号线改造及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一、十三、十四、二十一号线、广佛线、珠江新城旅客自动输送系统等所有已开通及在建线路的建设管理工作,实现变更量最少、造价最低,17条线路同时施工,开通线路运营总里程达478公里,稳居全国第三。
二、专业技术贡献
在从事地铁工程管理期间,竺维彬系统总结广州等地盾构工程经验,国内首次提出并定义了许多盾构技术的新观点、新概念,诸如“复合地层”、“泥饼”、“喷涌”、“辅助气压掘进”等等;创立“复合地层盾构施工技术理论体系”,填补国内空白,促进盾构技术和产业跨越式发展,促成许多复杂地质城市开展盾构法隧道建设。积极引进应用其它新工艺、新方法,诸如顶管法通道、双轮铣成槽等。出版《复合地层中的盾构施工技术》、《盾构施工监理指南》、《广州地铁土建工程工法应用与创新》等多本专著。获《盾构用衡盾泥气压开仓保压护壁施工方法》等10余项专利,其中他主导发明的《衡盾泥》专利已推广应用全国十余个城市,使100多台次盾构脱困,为当地城市的地铁开通作出了特殊贡献。多次参加学术会议并发表地质、地铁建设、盾构技术等论文90余篇。
三、科研创新成果
1990-1995年在煤炭部广东煤田地质局工作期间,竺维彬主持完成《广东二叠纪含煤地层沉积环境及聚煤规律研究》报告,获“八•五”期间科技进步一等奖,是解放后广东煤田地质事业所获最高科技奖。
主持国家十三五重点项目《城市地下空间关键设施设备故障诊断技术及信息管理平台》研究,开展地下空间关键设施设备的在线监测、故障诊断研究,显著提高故障诊断和结构病害处治水平,提高城市安全保障能力。本项目在国内外刊物发表论文25篇(SCI、EI收录16篇),获软件著作权2项,申请专利7项,培养硕博士生4名,在地铁、隧道等工程进行示范应用,取得良好效果。
主持的科研项目如《城市轨道交通先盾构后车站施工技术研究》等取得丰硕成果;《复合地层盾构施工关键技术创新与实践》等科技成果鉴定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并获广东省科技二等奖;《盾构施工“衡盾泥”辅助带压进仓关键技术研究》2018年获广东省科技一等奖。主要参与的《广州地铁二号线节能、环保和安全技术集成与应用》2006年获国家进步二等奖;《广州地铁二号线建设与创新》2005年获广东省科技特等奖。其所负责的“复合地层盾构施工技术”被列为建设部示范技术。主持编写《盾构法开仓及气压作业技术规范》,使全国盾构开仓作业首次有了规范,降低了开仓事故。